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新闻 > 惠州将从湖滨城市向海滨城市发展

惠州将从湖滨城市向海滨城市发展

所属分类: 本地新闻   2016-12-23 15:02:53  编辑:xiaoai  浏览次数 446 次


       20日,惠州自1988年撤地设市以来首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城市工作。


       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在会上强调,要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谋划新时期城镇化和城市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工作,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惠州市领导麦教猛、李敏、陈仕其、邓庆忠、詹小东等参加了会议。


       从农业城市发展为新兴工业新城


       1996年,惠州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深汕西高速)通车,而到2015年,惠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7公里;1990年惠州全市常住人口为231.3万,去年这一数字增加至475.6万;撤地设市那一年,惠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2%,去年提高至68%……


       一组组数据说明惠州撤地设市近30年来城市发展的大变样。陈奕威在会上充分肯定惠州城镇化和城市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认为城镇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四规合一”,构建了城市总体规划等一套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了各级规划的全覆盖,全市57个乡镇全部完成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1043个行政村和2812个50户以上较集中自然村完成了村庄规划。


       与1988年对比,2015年惠州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10倍和170倍,排名均稳居全省第五。经过近30年的发展,惠州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发展成为一座新兴工业新城,从粤东区域城市发展成为珠三角重要城市。


       老百姓的钱包也鼓了。2015年惠州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0057元,比1988年增长了20倍。


       城市建设者必须爱城市懂城市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这是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关键的12个字,核心是人。实现常住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


       陈奕威说,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做好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深刻认识到,城镇化和城市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和城市工作是扩内需、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城镇化和城市工作是惠民生、促和谐的迫切要求。


       日前召开的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发展定位。陈奕威强调,要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谋划新时期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紧紧抓住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三个关键元素”;着力优化“一市、六组团、多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突出抓好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力、优化城市生活环境“三项重点任务”。


       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表示,新的城市定位是做好惠州城市工作的行动指南。他强调,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提升城市建设惠民水平;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凸显城市基因;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让城市生活更便利;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营造宜居城市环境;积极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作用,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陈奕威说,城市要规划好,建设好,是一篇大文章,事在人为,关键在人,要把城市建设好,作为城市建设者必须爱这座城市,更加了解这座城市,只有爱这座城市,懂这座城市,才能为这座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聚焦


       后工业时代惠州城市形态如何?


       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惠州将把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做好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


       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陈奕威表示,要紧紧抓住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三个关键元素”。“绿色化”表达了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和生态文明价值追求,“现代”则是体现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人民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山水城市”则反映了惠州的自然特征和城市形态。

 
       后工业时代,惠州将呈现怎样的城市形态?陈奕威说,老百姓不希望城市是水泥森林,而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建设除了照顾当代人,还要给子孙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这三个关键元素,遵循规律、注重特色、发挥优势。


       麦教猛说,要把绿色化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城市空间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造更具绿色内涵的生态名城。


       惠州城市新格局:


      一城六组团


       此次会议再次提到,惠州将由“一城三组团”往“一市六组团”发展,不断拓展城乡发展空间。


       陈奕威说,要着力优化“一市、六组团、多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坚持向南朝海趋势,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加快融入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坚持全域城市规划理念,统筹考虑“一线”(海岸线)、“两江四岸”(东江、西枝江)、“六湖”(西湖、红花湖、金山湖、白鹭湖、观洞湖、潼湖)建设,推动惠州从湖滨城市向海滨城市发展。


       麦教猛说,惠州将推动惠城组团优化发展,提升惠阳—大亚湾组团一体化发展水平,促进仲恺—潼湖组团建设提速提质,同时发挥中心城区对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惠东、博罗、龙门三个县城扩容提质,发展壮大三个新的城市组团,惠州城市从而形成“一市六组团”格局。


       惠州还将推进城镇群建设,实施“一镇一主业、一镇一风貌”培育,加快推进18个省级、市级中心镇和24个专业镇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人口集中、产业聚集、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新平台。


       如何让城市生活环境更美好?


       建设海绵城市等“五个城市”


       如何优化城市生活环境,陈奕威说,从宏观上来说要建设“五个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和健康城市,从微观上要达到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文化这“五化”的要求。


       其中,惠州将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体指标和总体思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推进海绵型小区建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力争2018年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2020年完成50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惠州将力争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功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2020年成功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到2017年基本建成智慧惠州,迈入全国智慧城市先进行列。力争2017年基本实现全社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的健康城市目标。


       “要见缝插绿,而不是见缝插房子。”陈奕威强调绿化的重要性,坚持每年投20亿元种树,推进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同时要提升城市保洁水平,在城市美化设计和亮化工程上下功夫,城市建设要体现惠州厚重的文化特色,“城市建设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没有灵魂,城市就成为一个躯体。”


       新型城镇化之路如何走?


       推动50万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扎实做好城镇化和城市工作,让本地人更有自豪感、外来人更有归宿感。”陈奕威说。


       到2020年,惠州要力争实现不少于10万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和40万异地务工人员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惠州将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制定实施推动50万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方案,强化县(区)主体责任,力争如期完成。


       加快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惠州将着力优化城镇化格局,推动城市组团、县城、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市域内各县区土地、产业等要素互补和产业链整合互动;深化深惠同城和沿东江城镇发展带战略,加强惠深、惠莞、惠汕(尾)等边界地区的产城人要素融合与协同发展。


       惠州还将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以中心城区为引领,以组团发展为依托,以中心镇、特色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